台灣算是去年新冠肺炎COVID-19病毒席捲全球把關還算安全的國家之一,但於近期5月開始失守,隨著五一勞動節連假及母親節假期結束,連環開始爆出幾乎每天上達破百確診案例,傳染途徑方式為1. 接觸傳染 2. 飛沫傳染 3. 糞口傳染,爆發源由起於華航機師團、某獅子會長接觸萬華茶藝館,此兩團人與人連結鏈多處開始散播至社區嚴重感染,確診人數一天比一天攀升嚴峻情況! 至今雙北已進入三級警戒區,一夜之間熱鬧區域包含信義區等各地瞬間變成空城,緊接人們緊張是否會進入四級封城警戒範圍? 疫情延燒到全台各地城市都已有人確診,政府政策立即下令全國學生停課到5月底,八大行業及公家運動場所等行業皆暫停營業。另外,公司行號也一併傳達公告全體員工"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"或分流上班,街上的餐廳、服飾業、各店家大部份都已關閉無營業,成了北部平日街上罕見的冷清風景。疫情延燒將近一年半,到了此刻台灣從外國媒體眼中的模範生意外墜馬,防疫破口連連,爆發前AZ疫苗民眾施打意願低,深怕有其他副作用併發症發生 !
全台人民的生活簡直每天照表操課:早上九點等股市開盤看盤、下午兩點等疫情開盤看確診人數、晚上等是否有無被通知停水停電的可能。這樣的日子顯得有多恐慌、多難熬呀! 在人心惶惶的情況下,居家防疫的你有無準備好了? 除了提升自我免疫力補充正確營養元素及糧食外,該是準備思考未來的方向及各項產業突破了! 想一下自身現在工作所屬的產業是什麼? 你的職務身份是什麼? 在一場幾乎都要躲在家生活的疫情之下,你該如何生存下來? 經濟來源是否突然被阻斷了、單一收入外出勞力賺取工資來源導致毫無任何收入、為了養家餬口整天被錢追著跑為錢感到焦慮,誰也無法保證疫情會在什麼時候能全球控制下來甚至消失,大家的生活模式已回不到疫情未發生之前,早已在去年就已經開始轉變,俗話說的:我們都回不去了!
反之,觀察市場上的各大行業,有哪幾種行業毫無在這場病毒人禍災難中沒有遭受到任何影響,反而仍然持續運作前進? 大致上有:1. 電商及微商 2. 醫療防疫用品3.直銷 4. 線上教學課程銷售系統 / APP辦公軟體 / 遠距線上會議系統 5. 審計及報稅簽證的會計產業。傳統產業從去年起幾乎面臨倒閉潮、線上系統科技串接、線上線下轉型、5G及AI人工智慧加速產出等棘手問題,正考驗著各大公司高層的果斷決策及應變能力,連帶著過往支撐經濟成長的:消費、投資、出口,也開始面臨嚴峻考驗,消費和出口兩大引擎已逐漸出現罕見的負成長。然而,去年疫情在全球突襲過程中,台股意外卻一直飆漲投資人欣喜大賺,今年五月因台灣疫情擴散即瞬間崩跌至萬六下,晶圓代工台積電及聯電也紛紛中槍,外資大砍16家半導體目標價!
同時,市調指出疫情期間外出與居家時間分配產生微妙變化,以人交際來往的活動減少,反觀從事居家活動(EX : 上網、收看線上影視追劇、線上電玩娛樂等)時間則有顯著上升。這些行為皆反映在消費行為輾轉為宅經濟,最直接影響的便是以經營實體店面為主要營收來源的商家,在疫情大爆發時營業額大幅銳減。
預期這波疫情肆虐將促進全球零售業者進行數位轉型,過去最為人熟知的智慧零售印象即是電商平台,但隨著消費者體驗與精準行銷成為顯學,近年智慧零售的發展也演化至零售3.0版,即從過去的線下(實體店)、線上(電商),正式邁入線上與線下高度融合(Online to Offline, OTO)的新零售趨勢,期望能突破空間與時間限制,滿足消費者需求,強化對消費者偏好的精準掌握,並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黏著度。
餐飲外送平台/宅配到府也再次異軍突起成為主流,但是隨著疫情嚴峻加劇,而大量投入的外送員"人身健康安全"考量因素、分潤模式及工作保障爭議,皆是意外成為當今此產業建構永續經營模式的另項挑戰! 而這幾天新聞又傳出外送平台公司大砍接單一單只能賺$10,引起大量外送員直接罷工,寧願在家防疫不賺這辛苦錢!
一場世紀危及人類生存的病毒COVID-19危機,各界準備好全面大反擊了嗎? "一場危機就是轉機" by 邱吉爾 引言,所謂的"好運"就是當機會來臨時你已經做好萬全的準備,所謂的"公平"是當困境發生時,仍能活出生命的尊嚴!別浪費了一場疫情在原地空等,將永遠會是零! 我們攜手一起努力防疫抗戰,會好起來的 !
TAIWAN 台灣:加油!
<備註>圖片擷取自網路新聞-防疫期間自律的信義區街道